1978年 
  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12月18-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979年
  1月,浙江义乌全县28个集市恢复原来的传统集期,稠城镇县前街开始出现小百货市场。  
  2月4日-3月12日,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研究了大中城市开放集市贸易的问题。提出了在打击投机倒把的同时,要更好地促进商品流通,活跃市场和方便群众。  
  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等外宾时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经营方法、管理方法、发展科学的方法,我们社会主义应该继承。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12月20日,全国计划会议上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到,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一定要正确处理生产和生活、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1980年
  3月31日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会议指出:城乡集市贸易的管理,应当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坚持“活而不乱、管而不死”的原则。
  4月4日对外经贸部决定改进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工作,今后除继续在广州举办一年两届的交易会外,有些商品可以通过其它形式在平时成交。
  9月28日《中央书记处会议纪要》(第50号)指出:中央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广东、福建两省的优势,使广东、福建先行一步富裕起来,为全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探索道路。
  8月2-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会议指出,由于压制乃至取消个体经济,造成大批需要就业的人等着国家分配。要鼓励和扶持个体经济适当发展,一切守法的个体劳动者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
  10月17日国务院通过《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规定》要求: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允许和提倡各种经济成分之间、各个企业之间,开展竞争;广开商品流通渠道,为竞争开辟场所;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等。
  1981年
  7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规定》指出,个体经济是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必要补充,明确制定了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的经营项目、范围、国家鼓励支持的各种政策等内容。
  10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规定》。《规定》指出,今后要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并增加自谋职业的渠道。  
  1982年
  8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的社论。指出:以个体商贩为主的经营日用小商品的汉正街市场,把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东、广西、山西、湖北等13个省市区110多个企业的生产和武汉周围农村、湖北省邻省农村的广大消费者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三类日用工业品下乡的流通渠道。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因经济花色品种多、进货渠道多、商品适销对路、价格灵活而吸引了大量顾客,在全国影响较大。其经验值得重视。  
  10月国家工商局在汉召开现场会,推广汉正街的经验。于是,全国无数个“汉正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  
  1983年
  1月12日邓小平同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的负责同志谈话指出,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勤劳致富是正当的。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一部分地区人先富裕起来,是大家拥护的新办法,新办法比老办法好。  
  2月5日,国务院发布《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城乡集市贸易行政管理的主管部门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国家将通过行政管理和国营经济的主导作用,把城乡集市贸易管好搞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11月23日我国商业部宣布,从12月起,棉布不再收布票、敞开供应。国家取消统购统销政策,是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重大举措,与全中国老百姓的生计密切相关。  沈阳沈河区五爱街出现马路市场。  柯桥镇自发形成百米布街,有布摊10余户从事绸布买卖,翌年发展至200余户。  
  地处叠石桥家纺产业核心区的海门市三星镇党委、政府专门出台文件,积极鼓励和支持家纺产业的发展,并根据家纺市场发展的情况,先后六次将市场加以扩建,总投资  6  亿多元。  
  虎门富民服务公司的前身——虎门个体工商劳动者管理委员会成立。  
  1984年
  1月1日个体工商户使用全国统一的营业执照。
  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之前举行了6天预备会议。全会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认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2月6日,义乌第二代小商品市场建成投入使用,设摊1800个,市场改为日市,并设立义乌小商品市场工商行政管理所。  12月,《实践》第12期刊登题为《办好小商品市场,搞活经济——义乌小商品市场情况调查》。  
  1985年
  2月5日至14日,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在天津举行。会议提到,要树立起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念,用发展商品生产的办法来管理经济,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促进企业由单纯生产型向经营开拓型转变。
  5月,为了让农民们就近做小生意,常熟招商城的前身——规划3亩地的地摊小市开始兴建。柯桥镇投资建造占地3500平方米的棚屋式“柯桥轻纺市场”,场内设77个门市部,89个摊位。
  1986年
  7月26日,义乌第三代小商品市场在城中路新址开业典礼,市场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设有摊位5000余个。
  10月11日,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在吴江的盛泽镇成立。
  1987年
  8月1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整顿市场秩序加强物价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强对市场和物价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投机倒把活动,维护市场秩序,制止乱涨价。同时提出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的管理,坚决取缔无照经营,加强对国营和集体工商业的管理,集市贸易的农副产品由买卖双方议价,加强对价格的监督检查等要求。
  11月8日,新华社报道:中国计划经济模式在改革的9年中发生了深刻变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在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已由9年前的100%变为现在的50%左右。其中提到:各类物资市场正在蓬勃兴起。
  当年,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380个县、市正副书记、县市长850人,分4批参观考察义乌小商品市场。
  1988年
  6月25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条例》确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宣布国家保护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10月1日,濮院镇多方筹资建造了50多间营业用房正式投入使用,一个初步具有规范管理的羊毛衫交易市场就形成了,拉开了开发建设濮院羊毛衫交易市场的序幕。
  1989年
  6月6日由于北京等地“动乱”的影响,义乌出现挤兑风波。义乌市委、市府和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及时劝止挤兑。
  11月28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由赵忠祥率队拍摄、反映小商品市场的专题片《独特的王国》。广州市海珠区中山大学附近自发形成布市。
  1990年
  浙江省最大的轻纺市场——绍兴轻纺市场在柯桥建成开业。市场建筑面积2.3万多平方米,营业用房600间。是全国首家室内轻纺产品的专业市场。
  10月1日,五爱市场第一期2.1万平方米工程竣工,设经营摊位3,725个。15日开业剪彩。
  1991年
  4月1日首个服务于专业市场的民航机场——义乌机场举行首航仪式。
  1992年
  三星镇党委政府和海门市工商局合资2400多万元兴建叠石桥绣品城。绣品城上下分三层,集商贸、仓储、运输、办公与一体,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可安排4000多个摊位;经国家工商局批准,绍兴轻纺市场更名为“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
  12月30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我国专业市场领域首家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上海世界贸易商城有限公司成立,合作双方为香港华欣大公司与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发展总公司。  
  按照国家的有关转换经营机制的规定,虎门个体工商劳动者管理委员会改成富民服务公司。
  1993年
  1月8日,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投资建设广州白马服装市场开业。该市场共10层,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
  4月26日,浙江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是全国第一家以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为基础改组的股份制企业。
  5月14-19日,首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12月27日,中国小商品城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公司创立暨首届股东大会。该公司由恒大开发总公司等六家企业发起并募集股金1.05亿元创立。是年,虎门富民商业大厦建成使用。  
  1994年
  1月11日,国务院做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统一政策、放开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
  6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白皮书系统地介绍中国知识产权立法与执法的情况,阐明了中国政府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1995年
  5月18-22日,首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义博会)在篁园市场开幕,开创了我国专业市场办博览会的先河
  9月25-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李鹏在会上作关于《建议》的说明。《建议》提出,“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到2000年在我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
  1月14日,浙江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2月,“轻纺城”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的首家上市企业。
  5月21日,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联络会在义乌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义乌小商品城、株州、哈尔滨、石家庄、成都、临沂、沈阳五爱、辽宁西柳、绍兴柯桥、海宁皮装城、上海等地的代表。
  11月3月,朱镕基在上海考察纺织行业时指出,要把亏损严重的纺织行业的压锭、减员、增效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和解困的突破口。11月6日,中国纺织总会提出,必须在三年内淘汰一千万锭棉纺锭。
  1998年
  2月28日北京大红门商贸城于正式营业
  1999年
  10月21日,上海世贸商城顺利完成,举行落成典礼。
  12月,成才九龙广场成立。
  2000年
  11月6日,新华社报道,国务院近日发出《关于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的通知》。
  12月27日,《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2001年
  1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2001]83号文件《转发工商总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限期与所办市场彻底脱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
  2002年
  10月8日,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乡镇版权管理办公室——海门市三星镇版权管理办公室。
  2003年
  6月10日,中国小商品城数字城开通。
  绍兴中国轻纺城外销商品总额已达到整个市场成交额的35%以上。市场加速启动“全球纺织网”、“网上轻纺城”、“市场管理信息系统”三大网络平台建设。
  2005年
  4月18日,重新规划建设的石狮服装城落成开业。
  10月11日,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在“绸都”盛泽镇举行成立20周年年庆,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已经成为年交易额超过300亿元的“中国布市”。其占地4平方公里,位我国专业市场占地面积之最。
  2006年
  1月,绍兴中国轻纺城国际贸易区时代广场和联合市场开业营业。
  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要求把中部地区建设成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使中部地区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
  5月10日,绍兴县委、县政府拉开对轻纺城老市场的升级改造大幕。50天后,东升路市场区一期拆迁顺利结束。
  2007年
  1月19日,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在广州成立;
  3月28日,无锡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城隆重开业,该服装城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
  6月10日,总投资18亿元、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的湖塘纺织城开业。
  7月15日,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成都青城山举行;
  9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从十六大到十七大经济社会发展回顾系列报告》。指出:2006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首次超过2000美元,在世界的位次也由第132位上升到第129位。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9月27日,《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建设与管理规范》专家论证会在株洲举行,并通过专家论证。
  12月18,“市场改变中国”——对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近30年的全面回顾和总结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