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社会是一个时尚社会。时尚是社会活力的标志之一,人们莫不以让生活符合时尚为荣。
当然,古代也有时尚。追逐时尚应该是人类的本质特点之一。但古代时尚的幕后推手,比较单一,主要是宫廷、贵族和官僚士大夫,时尚由上而下“滴”入整个社会。在中国的先秦时代,“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细腰的时尚首先由楚王的爱好推动,然后由宫女们舍命实践发扬光大,再然后,就是全国士女的模仿。同样,在汉代的时候,“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就是指皇帝居住的城中人引领了流行时尚,而且四面八方的模仿比起大都市中时尚发源地来更加极端更加夸张。
在欧洲,时尚主要是由宫廷贵族引领的,宫廷中的皇帝、皇后、皇帝的情妇和侍女等人的行为举止就是时尚,全国各地模仿追逐的就是宫廷的生活方式和爱好习惯。但在中国,皇帝居住的宫廷充满神秘,一般人难以接近,也无从窥探他们的生活方式,宫廷对于时尚的影响要相对小一些。在中国古代引领时尚的主力军是官僚士大夫阶层,他们优雅奢华的生活方式,是低贱的阶级追逐学习模仿的对象。
古代的时尚总是体现着时尚创造者身份地位的优越性。时尚引领者以时尚来炫耀自己的优越性,证明自己的高贵和优雅,把自己与下等阶级区分开来。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糖是一种极为稀有的奢侈品,能够经常吃糖是上流社会优越生活的体现。但经常吃糖的孩子的牙齿被腐蚀成灰黑色。于是,那个时代流行的就是灰黑色的牙齿,人们以拥有一口灰黑色的牙齿为美,而吃不起糖的穷人也要把孩子的牙齿染黑以追逐时尚。在古代社会,四体不勤的上流社会人士居住在遮荫避光的高屋大厦之中,养得白白净净,那时候的时尚就是白净,上流社会以此与暴露在风吹日晒中的劳动人民相区别。而当工业社会到来,劳动工人在厂房中操作机器,同样也可以把自己保养得白白净净。这时候,上流社会的时尚就变了,就以晒成古铜色为时尚,因为这表明他们有钱有闲,能够休闲旅游,到全世界,享受日光浴,饱览自然风情。
进入工业社会之后,时尚的发源地多元化了,以前完全由上流社会引领时尚潮流的格局变化了。偶然的情况下,来自工农大众的生活方式也能够引领时尚。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欧洲女性穿裤子的时尚。直到100年前,欧洲妇女的时尚穿着是五花八门的裙子,而裤子是绝对不能穿的。但是,工农大众为了劳动的方便,经常穿着裤子,后来还发展出了紧绷在屁股上的牛仔裤。劳动妇女穿的牛仔裤成为社会流行的时尚穿着,这可能是由下层社会引领时尚的著名案例,标志着时尚的大众化、多元化和民主化。上流社会垄断时尚的时代结束了。而今天的时尚则是时尚人士性感和品位的象征,现代社会制造时尚是为了追逐财富利润。
时尚发源地的大众化多元化民主化,让时尚更加眼花缭乱。不过,理论上虽然如此,但在这个生产和消费主导一切的社会中,时尚显然已经是一个潜藏着无比巨大商业利益的行当。事实上金钱、资本、知识等等都纷纷介入这个塑造时尚魅力的行当中,形成是一个巨大的时尚加工链和食物链。这个链条的源头一定是时尚工业的投资商生产商,紧接着就是广告业,再接着一定是从理论上为时尚摇唇鼓舌进行论证的知识人,当然,这其中少不了大众传媒这个吹鼓手。
记得不久前著名时尚人士张晓梅女士在广东演讲的时候,指斥广东女士不够时尚,不够优雅,没有品位,受到批评。正如批评者所言,作为时尚制造生产线和时尚食物链上的一环,张晓梅女士当然也是时尚的幕后推手之一,当这样的推手成功地塑造时尚的同时,也分享着这种工作带来的回报。因此,即使在现在这样一个时尚多元化的时代,人们也仍然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入了时尚工业张设的网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