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科研人员研究的“纳米氧化钛抗紫外纤维”项目今天通过了上海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这一项目将为化纤纺织行业的升级换代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复合材料在功能化和高性能纺织品等诸多领域的产品开发进程。
研究和开发防紫外线的功能性织物,以增加人们对日益增强的紫外线辐射的抵抗,已经成为国际化纤纺织业的重点。据统计,世界功能纺织品的需求量超过500亿米,我国功能纺织品的需求量近50亿米。目前,我国的功能纺织品的缺口很大,产量不到整个纺织行业的5%。中国加入WTO后,纺织品的出口量会逐步增大,高档次的功能纺织品将无疑是供不应求,尽快研制发展功能聚酯纤维并开发系列功能纺织品,具有很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传统的抗紫外纺织品主要通过添加抗紫外添加剂共混熔融纺丝处理或进行表面整理得到,共混熔融纺丝法是目前制备功能性纤维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将抗紫外添加剂与成纤聚合物共混并一同进行熔融纺丝,常用的抗紫外添加剂多为有机化合物,容易产生化学性过敏,不同程度地存在毒性及刺激性等问题。近年来逐步发展为采用无机紫外线遮蔽剂。在所有无机紫外线遮蔽剂中,纳米TiO2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非迁移性、无味、无毒、无刺激性,使用安全,尤其是吸收紫外线能力强,对UVA区和UVB区紫外线都有屏蔽作用,可见光透过率大,因此纳米TiO2很快登上世界抗紫外材料的舞台。
本项目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氧化钛与聚酯原位聚合方法制备纳米 TiO2/ 聚酯复合材料,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纳米颗粒在高聚物中的纳米级分散,不仅提高了纺丝效率,而且使材料的力学、热学性能得到了较大提高,织物的紫外线屏蔽指数大于50。这种功能纤维可广泛应用于生产帐篷、遮阳伞、夏季女装、野外工作服、训练服、运动服、窗帘织物、广告布等,紫外线透过率小于3%。由于这项技术使抗紫外织物对紫外线辐射不仅具有反射作用,而且还有强烈的选择、吸收,将紫外线能量转换成热能或其他无害低能形式,予以释放或消耗,因此,具有防暑、隔热、触感凉爽的性能,特别适宜织造高档T恤衫、运动服、训练服等夏季凉爽面料。
本项目同时获得国家十五科技攻关“纳米TiO2抗紫外纤维制备技术”、上海市纳米专项“高聚物/纳米复合树脂功能材料开发”支持。